李健: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

发布者:王振发布时间:2023-04-08浏览次数:10

图片

人物介绍

李健,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(副部长级),先后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、南方航空公司等任职,2007年-2020年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。曾飞过初教六、运五、A330、波音747等多种机型,安全飞行15000多小时,荣获国家一级飞行员称号和民航总局飞行安全金制奖章,全国“五一劳动”奖章和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。从业以来一直关注民航安全管理,任职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,多次提交有关航空发展的重要提案,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编者按:他在业界赫赫有名,一些航空领域的企业家提起李健来,对他的评价是:对航空认知极高,对航空发展的研究非常深刻,思想非常前瞻,对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走向非常清晰。大家对他充满了崇拜和敬重。那么,李健副局长究竟做了哪些事情,本期专访为大家揭晓。

【专访】李健:不能因“安全”认知的偏差,制约了航空“兴国”的发展前景

系列之二: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

中经网:到目前为止,说到民航,民众的认知当中,基本上就只有大飞机,这里包括客运和物流。通航的管理也是在民航局的管辖范围内吗?

李健:目前的职责都是由民航局来管,实际上这里是有一定的问题。我曾经问过最早参加起草规章的领导,我说当年为什么把通航和航空运输、大飞机一起管了呢?因为当时通航非常弱小,显现不出来。我们国家以前是把美国FAA和欧洲EASA管理大飞机的办法直接拿过来用了,以至于到后来,我国就用管理大飞机的办法,套用到管理小飞机上了。

中经网:您看大飞机市场那么大,民众的关注点,国家的关注点,所有的目标全集中到大飞机了,包括客流、物流。您也说了,通航那么弱小,并且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的人能关注到,还有什么重要的原因让您在08年就关注到通航了呢?

图片

(美国每年一度的飞来者大会)

李健:是有原因的。我说过,作为行业的管理者之一到欧洲、巴西、美国考察,当看到满天都是飞机的时候,就想“同样的天空资源,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呢”?我非常汗颜,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。

经过调研得知,美国中等人群收入大概在6000美元以上,也就是说进入到中产阶级就具备了航空市场的消费能力。

我们知道,私人买车没有几个人是要把奔驰车拿去做经营来赚钱的,它是一种消费市场,扩大消费市场来带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增长,由消费市场带动整个汽车的研究、制造、服务产业链。而通航的带动比汽车和家电产业还大,家电大概1:1,汽车大概1:2、1:4。通用航空1:12的就业带动比,产投比是1:10。大飞机是多少呢?是1:80!这样高质量的产业,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呢?并且,通航的成本可以是降低到合理水平的,所以它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的。

中经网:从产业链价值来看,大飞机的价值似乎更大,但是它可能太高端了,通用航空小飞机的产业链价值,是不是更贴近大众市场。

李健:关于大飞机,我想补充说一句,不能单纯讲大飞机的价值,如果要想真正意义上造国产的大飞机,必须要有足够的航空制造的小企业来支撑国产化率的提升,这里多一个“率”字。如果完全自主可控的话,需要整个产业链下游的支撑。

中经网:对这个问题的认识,实际上是您在08年的时候就有了吧。

李健:那个时候有认识,还不像现在这么深。不像我在2016年以后形成的认识。我要强调的是,通用航空小飞机制造是大飞机制造的一个有利的支撑。

一个飞机像C919,几十万、上百万的零部件,商飞公司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就采取了通过国际采购的措施,而实际上能够国产的就应该国产,这样才可能在今后走这条路的时候,减少走更多的弯路,避免浪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经费。

中经网:我想说的是大飞机研发到成功的周期,如果说短一点的话要用十年,那么对于通航的小飞机,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,可能几年就可以出来了?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是不是可以说“小飞机不见得小,大飞机不见得大”,通航的发展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意义?

李健:是的,技术上小的含金量不低,大的含金量不一定都超过小的。美国制造大飞机,所有的供应商是全球化的,它是相辅相成的,哪一家都是单独造不出来的。所以说,如果我们自己的通航小飞机发展起来,产业便利就会更多,是大飞机制造的一种支撑,是对我们自己的整个航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,意义十分重大。

图片

中经网:刚才您讲到汽车,就现实来看,目前汽车的保有量是非常大的,不仅降价竞争非常激烈,刺激了消费,但同时也面临着出行难、停车难造成的使用率障碍的问题。您刚才也谈到了,很多年前去国外就发现他们满天的飞机,但中国的情况很不同,人们谈到飞机就觉得价格昂贵,难以企及。其次,就中国的人口总量来说,如果未来小飞机的性价比可以让大家接受,但满天飞机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,又该如何解决?

李健:通航作为交通体系的分支,是整个运输体系的一种补充。截止到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.17亿辆,其中汽车3.19亿辆,千人拥有汽车量是226,美国千人拥有量是837。

中经网:我打断您一下,跟飞机的这种比较又是如何的?

李健:我们来算算,就以千分之一来计算,你算算中国应该有多少架飞机,14亿人口,这就足够了。

中经网: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对比汽车和房地产这样的支柱产业,如果让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来的话,可能就不亚于过去的其它支柱产业的体量了,正如航空学会林理事长提出的万亿蓝海了吧。

李健:这是有的,不仅是万亿,肯定是要超过了,是几十万亿。这还仅仅是传统的通航,如果加上无人机,这就更了不得了,再加上现代通航、加数字空域,是不可想象的。

我跟你讲我们在深圳现在做什么,未来大概50m或80m以下高度,现在没最后确定,我们正在研究定标准,全世界第一方阵的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,留给了飞行汽车。

图片

飞行汽车到底怎么飞?是要飞在原有汽车行驶道路的上面?那底下的人可能还不干呢。所以也可能飞到边上,或者是飞行在隔离带两边,这个都没定下来。120m的高度,现在已经在做实验。

美团购药、送快递快餐,刚才讲时间效率50%,一个降低成本50%,一个提升效率50%。无人机200m的高度可能留给大型的物流,也可以放在夜间飞。我们现在都在研究这个政策,白天的是极少量的、一些特定路线上的飞,现在数字研究院在做这个事儿。

三四百米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的,就像公共汽车一样,可能只能拉两个人,在这个楼到那个楼15分钟点对点飞行,当地面已经堵得走不动的情况,用它则不受影响。

大家都看到过几百架的无人机在空中表演,也不会撞在一起,这就是个数字概念,它可以无限量的扩大使用。无限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,它实际上还是有限量,相对于需求来讲,可以是无限量的来供应,这指的是三四百米的空域。

五六百米以上是有人驾驶的直升飞机,现在深圳都已经在飞了。一千米以上是固定翼,因为它是有人驾驶的,给它留下的安全余地要比无人机的间隔大,现在正在做这个实验。

所以融合空域以后,把不同层次的需求就分开了,真有急事的人,你就可以走这个楼顶,坐飞机15分钟就到,也可能费用稍微高一点,不过不是因为它本身成本高决定的,是由市场决定的。这是正在探索的一个数字通航方向。

现在美国、欧洲几个发达国家,包括巴西都是由政府来主导推动这个行业的变革,就是解决当前汽车拥堵的问题,这个叫UAM,美国人叫AAM。我们准备叫SAM,就是“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”,为了改变现在交通拥堵、大城市病的问题,很大程度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。

图片

(系列报道通航极客中图片由乔海飞机公司绘制 )